地產博客
瀏覽人次:9006    回應:1
仲達言
自相矛盾的煥然壹居
 
仲達
2015年7月31日

市建局史上首個資助房屋項目,煥然壹居,早前宣佈將當中338個單位以資助房屋形式出售,公佈了申請資格:

  1. 家庭入息上限為月入6萬元,資產上限為300萬
  2. 申請人必需為2人家庭或以上,不接受單身申請人
  3. 年滿18歲,居住香港至少7年,留港期間需不受條件限制
  4. 申請人及家庭成員過去5年不能在本港擁有住宅物業
  5. 申請人及家庭成員不能曾接受公屋和居屋等房屋資助,綠表人士不可申請
  6. 若申請人他日轉售單位,需按當時市價向市建局補回樓價兩成之差價

煥然壹居的出現,帶出了幾個問題,突顯市建局的角色定位模糊,導致資源錯配、甚至營運模式難以持續,急需重新定位。首先,興建資助房屋並非市建局的主要職責,這方面早有房委會及房協肩負。政府成立市建局,就是希望它能自負盈虧,不欲以公帑不停補貼市區重建,所以市建局賺錢是應份的;然而,作為公營機構,市民又以政府部門的角度看待之,認為市建局經常與發展商合作,以低價收購(這是市民的觀感,市建局是按同區7年樓齡的私樓呎價提出收購的,近年樓價持續攀升,即使7年樓齡的市區私樓也甚為昂貴,收購成本已甚高,如再不調整,他日新落成之重建住宅,可能單計成本已遠超大部份準買家的負擔能力,賣不出去的話,是否要虧本照賣?),重建為豪宅牟取暴利,既破壞原有的社區,又不能讓原有的居民以便宜的價錢重新入住,甚為不該。

關於市建局的定位,筆者與一般市民的看法不同,倒是認為既然它以自負盈虧作為營運原則,就應以賺錢為目標,不應顧全政治正確,就每個項目也要虧本。否則用盡儲備,還不是要政府注資,倒頭來由納稅人埋單?這是否公道及公帑的最佳運用?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發現市建局根本不應負責可能會虧本的資助房屋項目,政府應該停止向市建局施壓,再度推出資助房屋項目。

其次,是定價問題,市建局沒有參考平時居屋的定價方法(以同區私樓及已補地價居屋之平均呎價作基準),直接表示附近的私樓實用呎價達15,000(應指譽.港灣,其他鄰近地區的私樓呎價仍未達此水平),傾向以八折賣樓,八折後實用呎價仍達12,000元,比鄰近九龍灣港鐵站的德福花園(平均呎價11,831)更高!這又豈是資助房屋的合適定價?

第三,是申請者的家庭入息上限為月入6萬元,資產上限為300------有這麼強勁的財力,可隨時在新界購買三房單位、在市區購買兩房單位(更可以是港鐵站上蓋屋苑),何需購買搵笨的資助房屋?難道覺得抽籤好玩?

事實上,根據政府的統計,月入6萬元或以上的家庭,已屬社會上最富裕的兩成人口,如果政府的目標是連這批人士的置業需要都要照顧,是否表示將全港八成家庭都納入資助房屋安全網?假若如是,即與私樓客源大幅重疊,違反資助房屋應該資助最有需要群組的原意。再者,市建局這個項目本來是私樓,現在只是減少私樓的供應去增加資助房屋的供應,僅屬挖東牆補西牆的政策,不能增加住宅的整體供應,對紓緩樓價高企的困局,於事無補。

煥然壹居既不能幫助市建局賺錢(市建局指八折賣樓僅能收回成本),以資助房屋來說呎價又高得驚人,實在自相矛盾。現在已經有輿論指市建局開出如此驚人的實用呎價,是為了嚇退準買家,待反應冷淡後就有理由拒絕政府再次要求它推出資助房屋項目------正本清源,政府連市建局的角色都搞不清楚,要求這要求那,導致呎價極高的資助房屋出現,既解決不了樓價高企的問題,亦難為了需要自負盈虧的市建局,直教人哭笑不得。還是老老實實,市建局做回老本行努力賺錢,才有財力進行多些市區重建項目,豈非更佳?

一言蔽之:市建定位太模糊,正本清源莫遲疑。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者名稱
密碼
1. AH-HO 2015-07-31 09:23:25
呢個煥然壹居本來就是為了市區重建時安置住戶的,只不過政府為了交數,硬要市建局把部分單位拎出來賣。。。市建局無辦法唔比面,唯有應酬一下。。。純政治任務。
但虧本的生意肯定唔想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