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博客
瀏覽人次:9426    回應:19
蔡志忠
2025年1月13日

外地買家創新高 引入人才利香港

 

蔡志忠

亞洲地產創辦人
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榮譽會長及常務顧問
香港東區工商業聯會首席會長

  香港住宅樓市的買家之中,以普通話拼音名字登記的佔總成交24%,其中一手樓更高達近40%,創出歷史新高。港府並非給予他們買樓優惠或回贈,而是將買樓所徵收的物業印花稅調整到與香港人一樣,單憑這條公平的待遇,足以讓外地買家瘋狂入市。這座城市的活力將會再度慢慢呈現,原因是它不斷在優化自己,推陳出新,去蕪存菁。

  不必勉強鼓勵港人多生孩子,從生小孩到撫養成人,除了會花費政府大量資源,父母還得付出大約港幣500萬元左右的金額,來培養孩子成才。因此港府的高才優才和投資移民計劃,不但能夠吸引資金投資香港,同時有更大的功能,就是吸納大量的優質人才移民來港,節省了香港20年的培養時間和金錢。

  市場在不斷交替,人口在互相轉移。物業擁有者的改變,為香港帶來新的氣象,將來會有愈來愈多的新移民成為業主,而逐漸老化的本土基層族群,仍然得到充分照顧,會有更多的公屋和資助房屋供他們選擇;另一方面,人口也在互相轉移,人們擔心走了一大批人,減少了大量的勞動力,但卻有更多的優才高才迅速填補,工作崗位的轉換需要一點時間來磨合。港府進一步放寬人才學歷和投資要求,完全符合打造千萬人口城市的要求。還有一點,香港8所重點大學的非本地生收生上限,由資助學額的20%倍增至40%,港府銳意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為教育板塊帶來很多商機,增強本港經濟動力。

自由經濟很珍貴   傳統產業須保護

  以上的轉變對香港來說利多於弊。有人擔心外地新移民進入,會與低下階層搶工作崗位、爭奪本地資源,而學生的大幅增加,又憂慮會與港人競爭學位等等。其實非也,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大都會,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就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價值,資金可以自由進出,人口能夠移出移入,才更加令世人嚮往,更顯示這座城市的珍貴之處。

  儘管過去幾年港府在財政方面失去了預算,赤字的確很嚴重,今天需要亡羊補牢,重新激活「生金蛋」產業,但是在其他方面的政策尚算不錯。尤其是在長遠發展規劃方面,打造香港成為全球資產管理中心,令大量資金匯集香港;創造千萬人口城市,引入高端人才,為香港帶來無限商機。展望未來,香港需要嚴守「量入為出」的施政方針,保護好能帶來穩定收入的傳統產業。因此,既要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努力發展創新科技,也要重振樓市股市和旅遊零售飲食等相關行業,全力以赴拼經濟,多元發展創未來。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者名稱
密碼
1. 正確 2025-01-13 12:51:21
芣老闆好文.冇傳統行業,冇金融地產,香港赤字好難解決.
2. 正確 2025-01-13 12:53:38
布道理!

"市場在不斷交替,人口在互相轉移。物業擁有者的改變,為香港帶來新的氣象,將來會有愈來愈多的新移民成為業主,而逐漸老化的本土基層族群,仍然得到充分照顧,會有更多的公屋和資助房屋供他們選擇;另一方面,人口也在互相轉移,人們擔心走了一大批人,減少了大量的勞動力,但卻有更多的優才高才迅速填補,工作崗位的轉換需要一點時間來磨合。港府進一步放寬人才學歷和投資要求,完全符合打造千萬人口城市的要求。還有一點,香港8所重點大學的非本地生收生上限,由資助學額的20%倍增至40%,港府銳意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為教育板塊帶來很多商機,增強本港經濟動力。"
3. 有料 2025-01-13 12:57:16
內地人喺香港狂買樓係好事,香港人賣俾佢地有得套現.
各取所需.
4. 有意思 2025-01-13 14:50:23
呢段文章有意思.,香港人生仔津貼2萬元都唔想生.

"不必勉強鼓勵港人多生孩子,從生小孩到撫養成人,除了會花費政府大量資源,父母還得付出大約港幣500萬元左右的金額,來培養孩子成才。因此港府的高才優才和投資移民計劃,不但能夠吸引資金投資香港,同時有更大的功能,就是吸納大量的優質人才移民來港,節省了香港20年的培養時間和金錢。"
5. 雲在青天水在瓶 2025-01-13 17:10:42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025年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會上,提到要達致收支平衡,需要3數年的時間。而惠譽則評估香港要滅赤最少要四至五年。
 
依照香港地產財政,財赤與賣地成績緊密關聯的現實,和上述政府與專業機構的估算,我們可以反推出政府與專業機構的潛台詞,樓市至少要再跌3數年或4-5年。
 
不過,我認為政府的評估過份樂觀。除非政府能夠找到其他的收入來源,令賣地收入佔財政收入的比重大幅下降,才有可能出現提前滅赤的結果。否則,以我估算的樓市觸底的時間至2030年,即5-6年之後,才會開始出現達至財政收支平衡的條件。
6. 入行撐港 2025-01-13 17:23:21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第18屆亞洲金融論壇上表示,「下一步我們將聚焦四個重點方向,全力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支持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持續深化兩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

原文網址: 人行潘功勝﹕大幅提高國家外匯儲備 在港資產配置領域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93362?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7. 好奇怪 2025-01-14 02:47:36
香港仲有大把儲備,3千幾億美元.
樓市唔駛等冇赤字至會升,是樓市升了就冇赤字.
8. 雲在青天水在瓶 2025-01-14 12:08:12
新香港人置業佔比較高, 估計有兩個原因:

一是他們有實質的置業自住需求, 而且傳統觀念上, 置業供樓後, 物業是自己的, 租用物業, 交租是別人的. 

二是他們對香港的樓市了解不深, 並不像原香港人一樣對樓市的周期規律有較清醒的認知和經驗. 

新香港人多數是高學歷人仕, 學習能力不容質疑. 但估計要在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周期後, 才能對香港樓市的規律有所認識. 
9. 地些佬 2025-01-14 15:40:44
點解地產佬要唱好,因為唔唱好,手上貨就蟹
10. 過路一問 2025-01-14 23:08:55
樓上雲兄好道理!
不過樓價有一點原因,係俾離開香港嘅人唱跌咗.其實呢班人嘅影響力好大,移民嘅人太多了.
我有幾個朋友本來想買樓,上YOUTUBE之後嚇怕咗.因為此原因唔買樓嘅人大有人在.
內地人覺得跌咗3成差不多,佢地肯買香港樓,可能有一天,香港人醒覺後已經買唔起樓.
11. Gtr 2025-01-15 02:54:03
地產佬過去二十年搵容易錢,而家未來20年就要還返出黎,巧取豪奪,只識炒賣,想做生意小店見人生意好就加租,呢個數始終要還,2025開始個天要同個班炒家計數
12. To10 2025-01-15 02:55:50
唱就可以令人唔買樓,咁你咪唱好叫佢買囉,
買香港樓貪要比佣比管理費?放係銀行收四厘唔好?

13. To5 2025-01-15 02:58:12
而家後生再唔係為左層樓就要買,租都可以,後生仔大把世界二十年後,樓市咩世界都唔會知,用一世時間供層幾百尺樓,人地後生返大灣區買仲得啦
14. To10 2025-01-15 02:59:16
不如話地產佬醒覺後,先知世界已經唔興買樓投資
15. . 2025-01-15 09:45:28

香港最近的所謂週期長達近30年,不理政策和形勢,被週期派嚇怕的,老早交租輸死了。

16. 脱鈎不是吹風 2025-01-15 15:41:29
7樓,夠Cover M2 嗎?
19. 0008 2025-01-17 23:04:05
新年伊始,豪宅市場連錄多宗大幅蝕讓個案,綜合本地傳媒報道,代理消息指出,北角維港頌錄5座高層A室,實用面積1,048方呎,三房一套房連工人套房間隔,設私人升降機大堂,以2,900萬元易手,實用呎價約27,672元。原業主於2017年以約3,439.4萬元一手買入,持貨逾七年賬面蝕539萬元或16%,連使費料實蝕約715萬元或21%
21. 過路一族 2025-01-19 20:09:06
樓市有救!

"近日有私營按揭公司罕有地推出110%按揭助樓花買家「上會」,專門針對2021年至2023年選擇建築期付款的樓花住宅物業,據悉,個別中小型銀行聯同宏亞推出的高成數產品,實際按息介乎3.75厘至4.25厘,較市場普遍按息3.5厘略高。"
22. 買樓如買菜 2025-01-19 20:14:58

樓價回落,部分買家把握機會尋覓筍盤入市。葵涌嘉翠園有買家曾遭截胡,隨即轉移目標至另一放盤,為恐中途生變,睇樓僅5分鐘即還價拍板入市,可謂「買樓如買菜」,成交呎價「1萬有找」。

放盤逾4年 累減168萬成交

中原地產葵涌高級資深分區營業經理許偉業表示,上址為嘉翠園中高層A室,實用面積約465方呎,原則兩房間隔。單位附有企理裝修,外望開揚景觀,早於2020年9月叫價628萬元放售,放盤超過4年,最終累減168萬元或約26.8%,以460萬元沽出,呎價約9,89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