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汕頭坐高鐵返香港,在神州大地已經流浪了三個星期。星期天晚飛巴黎,在還只有剩下來兩天的時間,澳門大三巴牌坊腳下《烏托邦》酒吧老板阿松說他等我吃飯喝酒呢。睡了一個晚上的覺,剛恢復了些體力,就起程趕去。當然是坐跨越珠江口全長達五十五公里的港珠澳大橋的大巴。不光是車票比飛翼船便宜,而是我喜歡在大巴的上層遙遙的癡望著在霧霾中遠處陸地的那種無名的神秘感覺。大橋上零星的交通讓我覺得有點孤獨,似乎是早在十六世紀葡萄牙的商船在茫茫的大海中發現了遠處後來叫澳門的陸地。
第一次到澳門是我離開故鄉溫州,當時的目的地是香港。但只有去澳門的通行證,在澳門待到深夜然後乘坐小船偷渡才能到香港,但到了香港後卻一直沒有再去澳門。重新踏上澳門這塊小小的土地是近年來的事。是不是澳門太小了的關係,還是澳門是葡萄牙的殖民地,這個西歐小小的根本沒有任何經濟實力的國家?這次再踏上它的土地,它早已歸還給了中國,我卻在它狹窄的街道,富有西歐色彩的建築中找到了自明朝以來葡萄牙人遺留下來的人文痕跡,很有異域風情。可以暫時忘掉許多人喜歡流連的人頭湧動的賭場,倒不如腳踩著小街上 Mosaic 瓷磚,看看小食店的葡萄牙小吃,在香港是沒有的也找不到的。
香港歷經鴉片戰爭以來一百多年大英帝國的管治,卻不像澳門依然沉醉在它的過去,早已蛻變成為亞洲的金融中心。要細細的找才能發現歷史遺留下來的痕跡,但似乎歷史的腳步正在加快。在二十一世紀初強力崛起的中國正在加速了香港重新融入大灣區的步伐。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正在褪色,尤其是在加劇的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越顯得尷尬。這兩個城市,澳門一直像香港的小夥伴,澳門似乎依舊,香港卻面臨迅速的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