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淺灣

仲達
2012
811

仲達

淺灣,不是指港島南區風景醉人、譽滿全球的旅遊勝地淺水灣,打開香港地圖,翻遍每一頁,每一區,都不會找到一個名叫淺灣的地方;但是,我可以確實告訴你,淺灣,的確是香港的一個地方。

淺灣不再被人知曉,只因時移勢易,現代人已經不會如此稱呼此地區---淺灣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聚居,而淺灣這名字,在明朝已被記載於中國的地圖,直至清朝仍然如此,這地區,正是香港開埠以來新界區第一個新市鎮、我們今天習慣稱呼的荃灣!

荃灣這地區,位於大帽山的西南面、前臨青衣島、左右又有高山包圍,在風水學上是十分好,皆因背山面海、左青龍、右白虎、前面的青衣島製造環抱有情、多條藍巴勒海峽的橋樑更是玉帶環腰。在古代,這種地區被稱為蟹地,四周的天然屏障又可擋風雨,其海港更可作避風港,是以人群較為願意聚居於此。

回到現代,即使不計風水因素,荃灣也是市區與新界西的橋樑,前往市區和其他新市鎮都十分方便,在西鐵綫落成後,原本只旺荃灣站附近的情況有所改變,變成荃灣西站鄰近區域也興旺起來,雙綫效應,又使此區價值進一步提升。

至於前往中環的通勤時間,也是在眾多新市鎮中相對短的---前往中環有三條路綫,第一條是荃灣綫一直搭至尾站中環,但由於東涌綫的存在,已很少人選擇這條費時路綫(約35分鐘);第二條是荃灣綫搭至荔景,轉乘東涌綫往香港,全程只需25分鐘;第三條是荃灣西搭至南昌,轉乘東涌綫往香港,也是需時25分鐘左右---往中環的通勤時間,比大部份新市鎮快上不少。

時間就是金錢,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荃灣的價值所在。

由於荃灣發展已久,在2011年已經慶祝成為新市鎮50周年,亦即金禧年,故此荃灣區覆蓋的範圍十分大。荃灣區的範圍,東至德士古道、南至荃灣墳場、西至汀九、北至荃景圍,這還未計將全港分成十八區那種廣義荃灣區,但牽扯太遠,就此打住。

荃灣區不同樓盤的價值,與其前往最近的港鐵站之需時有極大關係,反而與樓盤新舊關係不大,所以我們可以發現,荃灣站上蓋,樓齡已達28-29年的綠楊新邨(無誤,某些地產數據顯示為村,但本人親身遊覽該盤時,目睹其牌坊是綠楊新邨),建積呎價可達六千三百多,而近荃景圍、於象鼻山路和青山公路荃灣段交匯處上蓋,樓齡只有15年左右的愉景新城,建積呎價只是五千尾六千左右,即使已設有蓋行人天橋,尾段更有冷氣,也彌補不了這個地理差距......

銀碼更細、呎價更相宜的,有荃景圍的荃景花園、荃灣中心、荃威花園等,但基於必需轉乘小巴,呎價落後不少。

荃灣西附近的半新盤,有信和出品的萬景峯和御凱,建積呎價都高得驚人,前者達八千多九千、後者更高至九千多一萬!

審視荃灣西站鄰近樓盤,呎價之高已達市區換樓盤級數,就明白為何長實願意一擲千金,以突破預期上限、高達96.31億元、每方呎樓面呎價4309元勇奪荃灣西站五區灣畔地皮---即使有限呎條款,也不失其價值。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