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慎廣場

仲達
2012
828

仲達

上回提及誠品書店的經營之道,佩服其創辦人吳清友先生之堅毅,並指出希慎引入誠品是創造雙贏之舉。這個例子,值得其他發展商汲取經驗,多引入不同別緻品牌,如果是文化品牌則更佳,可以增添一份書卷氣,使商場的檔次提升至另一層次。

誠品的故事十分有趣,惟其主場,即希慎廣場,也有一些地方可以借鏡學習,在此略談。

希慎廣場的位置,得天獨厚,既位於銅鑼灣的心臟位置、又處於港鐵站F2出口、更掌握港島大動脈軒尼詩道之優勢---
商場選址,最在乎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如果鄰近港鐵站則更佳,何況銅鑼灣更是港島旅遊購物區之首,與九龍的尖沙咀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只是選址對,並不足以使商場閃閃生輝:香港有不少國貨公司,同樣位於市區交通樞紐、售賣貨品質素不差,但是打造品牌、廣告宣傳及空間運用等範疇較為遜色,使他們鬱鬱不得志。

就算座落銅鑼灣,也不等於無得輸:只要大家不是太善忘的話,應該記得大丸百貨的故事、而希慎廣場前身興利中心,亦設有共四層的三越百貨,但是人流不算特別高、生意也非特別好,不然也不會使大業主希慎萌生重建念頭。

首項令人注意的,是希慎廣場設有4樓及14樓,並無因迷信關係跳層略過,對於一向重視風水的生意佬而言,是十分難得;不過,其實4字並無不妥,中文也有不少字詞包含四字的,像志在四方、四大名著、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再說,要是四字不好,四叔的生意也不會風生水起吧(笑)。

商舖位置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人流最多的地方就該安放最能收取貴租的店舖,因此港鐵站F2出口甫進入希慎廣場的B1樓層,便是琳琅滿目的珠寶名錶(B1和G為DFS集團的T Galleria),往下行會到達B2牛奶公司旗下的Jasons ‧ Food & Living及少量食肆。

往上行是地面和1-7樓的各式名店,1樓設有中庭,乃節日假期舉辦各類活動增加人流的場所,空間感不錯---不要看輕中庭,
皆因有無中庭,就是可否在重要節日以嶄新展覽和活動吸引人流的關鍵;一些面積太細或者業權分散的商場,就是因為欠缺這種場地或者業主們無法團結一致為增加人流作付出,導致人流高極有限。

4樓的空中花園提供戶外公眾休憩空間、6樓Garden of Eden經特別裝修專攻女性市場。重頭戲當然是誠品書店,藏書面積是品牌旗下第二大,9樓設有高級CAFÉ,10樓售賣精品及茶類,十分豐富,符合文化Art Mall的定位。

最後是11至14樓的飲食區,11樓美食廣場命名為Kitchen 11,有11間食肆,大部份是攤檔、部份是餐廳,12-14樓都是高級食肆。

由於誠品書店是整個商場的焦點,故安排在8-10樓,使遊客必需經過1-7樓的商店增加人流;對於希望快捷抵達書店者,可以乘坐快速電梯,各適其式,算是不錯。

唯一一個遺憾,就是1樓與2樓之間的電梯,似乎未能有效疏導假日的人流,可能新商場太成功,人流遠超最初的預期。

希慎廣場的模式,未必可在其他地方複製,但是當中可取之處,肯定值得其他發展商參考。

一言蔽之:店舖安排要得宜,活動中庭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