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新聞
瀏覽人次:13620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
2018年7月16日
【明報】謂,毋懼貿易戰,華懋售樓目標100億,朗屏站720伙擬下季推,1房300呎起。全球經濟受中美貿易戰陰霾影響,惟本港發展商普遍仍採取貨如輪轉;華懋銷售部總監吳崇武接受專訪時稱,貿易戰對環球股票和投資市場的影響較大,至於本港地產市場,部分有意置業人士或會因應貿易戰的態勢而轉採觀望態度,惟市場對新住宅、特別是中小型單位的需求仍殷切,料下半年一手成交可稍勝於上半年錄得的約8000宗。吳又稱,作為華懋今年重頭戲、提供720伙的元朗朗屏站項目,部署下季登場,集團全年銷售目標總額料可逾100億元,如果達標,意味華懋連續3年締造逾百億元銷售總額的成績。

【信報】指,新居屋宜禁補地價轉讓,招國偉:應與私人市場完全切割。政府早前宣布居屋售價與市價脫鈎,最新一期居屋的定價由原來市值七折減至五二折出售,同時建議房委會收緊轉讓限制,首2年只可以原價把單位轉售予「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白居二)中籤買家,買滿5年後,方可選擇補地價後在私人市場上出售。身兼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認為,轉售限制5年並不足夠,建議居屋單位長遠應與私人市場完全切割,只可轉售予綠、白表人士。惟有意見憂慮會影響居屋流轉,或「好心做壞事」。

【蘋果日報】稱,萬惡樓為首。做人父母日捱夜捱,不過是為了家中兒女,有樓者,十居其九都是留給子女。古有覬覦皇位,弒父篡位,今有等天收的忤逆子搶完老豆層樓,再趕出門口。樓是毒!磨滅無樓人的意志,蠶食供樓者的荷包,蹂躪有樓者的心靈。無樓葡萄有樓,有樓回味昔日一家在爛屋的歲月。有條宣傳片做N個街訪,問市民有1,000萬想做啲乜,竟然清一色答:「買樓!」樓毒蔓延禍害深,人人心中只有樓。如果做人只為層樓,咁同道友有咩分別!

【文匯報】報導,廖群:港樓價恐挫3成。中美正就貿易爭端在駁火,港人或仍未有太多切身感受,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表示,是次中美貿易戰可能是一場持久戰,日後若演變成全面貿易戰,影響外界對內地經濟信心,從而動搖外界對本港經濟信心,環環相扣下,除股市下跌外,長遠而言或會間接拉低本地近年高居不下的樓價,最壞情況是由高位計跌最多3成。他指,若最壞情況真的發生,由於本港屬於開放型經濟,港府相對被動,難用貨幣或匯率政策應對,只可動用財政儲備減慢經濟下滑速度。

【星島日報】曰,群盤銷情理想,兩日沽約400伙。多個大型新盤推售,過去兩日共錄約400宗成交,按周彈升約6.2倍,當中新地旗下北角豪宅海璇昨日首次以開價單形式推售,推售45伙,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表示,即日售出約44伙,銷售情況理想。新地代理總經理陳漢麟表示,該盤錄得1位買家斥資逾8700萬元,一口氣連掃5A座全層6個單位。據市場消息指,該買家為本地投資者,購入的單位為10樓全層,作價8755萬元,折實平均呎價約3.8萬元。

【東方日報】指,劏房何止千萬間,多少樓台危危乎。一項最新出爐的針對基層居住環境的調查,揭示出的劏房安全問題令人怵目驚心。全港目前至少有二十萬人住在劏房,而在劏房林立的油尖旺、深水埗及九龍城三區,八成八的樓宇有劏房,平均每個屋宇單位被劏成三點一個房間,最誇張的是劏成九至十間,大大增加大廈結構負荷。以一層兩個單位劏成七間房為例,僅增加的牆身、廚廁及灶頭已達七千五百磅,尚未計入傢俬、地台加高位置,以及多住的人口。根據一一年的建築物消防安全守則,劏房大廈的人口平均比大廈的居住負荷量超出四成,問題不可謂不嚴重。

【晴報】報導,首批45伙沽清,海璇加推36伙。新地(00016)旗下北角海璇昨日推售首輪45伙,據市場消息指,開售約半日全數單位已經沽清。據悉,昨日有最大手買家購入6個開放式單位,估計成交價逾8,700萬元。發展商指,由於銷情理想,故即日原價加推全新第2號價單共36伙,折實平均呎價40,466元。
 
本文由作者提供,以上資訊及評論並不代表 "科一" 立場和觀點。